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在必修五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要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dú) 岑寂(cén)

蕴藉(jí) 举不胜举(shènɡ)

B.婵娟(chán) 斟酌(zhuó)

憎恶(è) 不即不离(jí)

C.滥调(làn) 流涎(yán)

箭镞(zú) 锱铢必较(zī)

D.王嫱(qiánɡ) 付梓(zǐ)

鲁莽(lǔ) 剥啄有声(bō)

答案 D

解析 A项“蕴藉”的“藉”应读“jiè”。B项“憎恶”的“恶”应读“wù”。C项“流涎”的“涎”应读“xián”。

2.下列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郭先生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_______。

A.照例 沉寂 含蓄 B.援例 岑寂 蕴藉

C.照例 岑寂 含蓄D.援例 沉寂 蕴藉

答案 B

解析 “援例”,引用成例;“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岑寂”,寂静;“沉寂”,十分寂静。“含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不轻易流露。“蕴藉”,(言语、文字、神情)含蓄而不显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11月7日,东北三省四市模具工业协会共谋区域化合作发展暨经验交流会议在长春召开,模具产业俗称“工业之母”,被经济学家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B.经济危机下,人们处处奉行俭省节约,就连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也要锱铢必较。英国一对情侣顺应“节约风潮”,举办一场婚礼仅花费1000英镑(约合1648美元)。

C.在企稳向好的形势下,是否有人有松口气的想法而不思进取?有了一点成绩的人,是否会自鸣得意而裹足不前?所以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让人警醒。

D.《疯狂的石头》之前曾经做过一版普通话配音的,但剧组所有的人看后都觉得索然无味,很多包袱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才有了方言版《疯狂的石头》,它的确是活色生香了很多。

答案 B

解析 “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小气或气量狭小。与语境不符,应改为“精打细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B.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不过是更改一两个字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C.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D.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答案 C

解析 A项缺少主语,应将“关于”去掉;B项语序不当,将“不过是”放在“一两个字”之后;D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 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5.作者说“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科学的文字必须是明确的、固定的,不应该迷离、模糊,而文字直指的意义正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说“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

6.文中所说的文字的“联想的意义”指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字的“联想的意义”是指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其特点是:迷离不易捉摸、富于变化、游离、偏于个性、不易控制。

7.“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一点”是指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点”是指: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句话的含意是:文学需要文字的联想的意义,如果没有联想就没有文学了。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运用文字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筛选与提炼。

三、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谈 静

朱光潜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②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③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所得的趣味。

④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⑤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都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⑥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 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9.第①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说“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感知到对象,(2)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3)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从“含义极广”的不同角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回答。

10.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____,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答案 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 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

解析 结合“推论句”所在的段落分析、归纳、整合答案。

11.比较第⑤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生活情趣,(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另一种景象,(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解析 第⑤段中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语言朴实,具有幽美的生活情趣。作者用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中表现幽美情景对比意在强调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诗句描写的情景中,表达了诗人幽美、空灵、悠然自得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具有静的修养是生活的无上至乐。

12.可分为三大部分,①~③为第一部分,④~⑤为第二部分,⑥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受 静趣 裨益

解析 概括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看每一部分有几段,哪个段是中心段。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支撑句,在段的中心句中再确定关键词。

13.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6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

(2)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解析 赏析,即对诗文进行欣赏分析。赏析的过程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同时进行的过程。“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实际是抽象思维,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观点的,要善于从文章中抽象出来,概括为启迪人生的道理或哲理。“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实际是形象思维,分析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认识或感悟的。这方面往往需要从文章的表现手法角度去回答。

四、语言运用(10分)

13.“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代诗人写诗作词咬文嚼字的例子有很多,看下面两个例子,简要分析诗人这样改动的原因。(5分)

(1)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当时著名诗人元好问把“一树”改为“几点”。

(2)“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是唐代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蝴蝶”为“蜂蝶”,改“飞来”为“纷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张诗原句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韵流畅,韵味平添。(2)王安石的改动,写出了雨后的蜂忙蝶乱,表现出了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14.“心水”本是粤方言词,近来成了报刊网络上的流行语。请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置换。(5分)

(1)春节前,广州市场的保姆、钟点工的需求量增多,但由于保姆纷纷返乡,雇主提供工资不合心水等原因,“保姆荒”再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巍的《水妖》和《我的秋天》两首歌曾经是无数歌迷的心水,这次许巍的现场演唱,再一次引发了全场歌迷的跟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办单位提醒市民,由于拍卖前要对竞买者的身份证进行登记,为避免排队等待过程中错过心水摊位,请花农准时到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心意 (2)心里喜欢的歌曲(东西) (3)满意的(理想的、心仪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分析“心水”一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然后再找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加以置换。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