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都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心和气概。请把这两句诗用你最工整漂亮的字体写在方格里(结合全卷书写评分)。(3分)

2、“,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1分)

3、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成语“柳暗花明”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这个成语出自(朝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原句是:“,

。”在他的另一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巧妙地联系起来,抒写诗人陆游虽年老体衰,仍不忘报国的诗句是:“,铁马冰河入梦来。”(4分)

4、、“晨兴理荒秽,”出自东晋著名诗人(人名)的《》(其三),我们这学期还学过他的《》(4分)

5、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一联写出了边塞奇特壮美的风光。(2分)

6、“青林翠竹,。”“夕日欲颓,。”这几个句子出自《答谢中书书》,作者是被称为“山中宰相”的(人名)。题目的第二个“书”是之意。(4分)

7、下面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絮说(xù) 振悚(sǒng)赋闲翩然(pīan)B、愧怍(zuò)伎俩惟妙惟肖连翘(qiáo)

C、轩榭(xiān)嶙峋丘壑(hè)消声匿迹(nì)D、蟠龙(pán)熬头(áo)仓促繁衍(yán)

8、根据前后语境在划线A处填写一个句子,使A、B、C三句形成完整的排比句。(2分)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A,B艰难是一种收获,C哭泣也是一种收获。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

9、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次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去参加宴会,一个富商见了,嘲笑他说:“你脑袋上的那玩意儿也叫帽子吗?”萧伯纳看了一眼富商的帽子,当即反唇相讥:“……”那富商顿时哑口无言,满面通红,真是自取其辱。请你想一想,萧伯纳当时是怎么回答的?(2分)

二、文言阅读:11+2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念()相与()但()耳()

11、下面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责任重于泰山B、何有于我哉?C、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达于汉阴

12、的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2分

A、韩愈B、欧阳修C、王安石D、杜甫E、柳宗元

13、翻译画线的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加分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月色如水的景象,你能再写出两句描写月色的诗句及作者吗?(要求两句的作者不同)2分

,。((注:曩者——从前)

15、解释下列各词:6分

毋()亦()是()

16、写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2分

反——()女——()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衣素衣而出

A、解衣欲睡B、披发文身C、乘奔御风D强饮三大白

18、翻译翻译画线的句子:子岂能毋怪哉?2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四、作文(二选一):

1、以“我读文言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文言文的读书生活,也可抒写读文言文的情趣,可以总结读文言文的经验,也可介绍读文言文的方法,可以畅谈读文言文的快乐,也可诉一诉读文言文的苦恼……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选择合适的角度作文,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2、题目:跨进初中以后

跨进初中以后,你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交了几个好朋友?进行过一些什么样的精彩合作?探索过一些什么样的有趣问题?……怎么样,面对这个题目,想写的话是不是太多了?请把你的故事告诉我们吧!

要求:

(1)选择合适的角度写成一篇记叙文

(2)字数在500字以上。

(3)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1分)

3、南宋(朝代)原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分)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人名)《归园田居》(其三),《桃花源记》(4分)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是陶弘景(人名)。第二个“书”是书信之意。(4分)

7、(B)(2分)

8、根据前后语境在划线A处填写一个句子(2分)

A痛苦是一种收获,B艰难是一种收获,C哭泣也是一种收获。

9、请你想一想,萧伯纳当时是怎么回答的?(2分)

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意儿也叫脑袋吗?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