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数月前闻仁者云: 依星命者说,今岁暮假期内,令堂或有意外之变故。今母存而子殇,或是因仁者之孝思,感格神明,故有此报欤?若母亡则不可再得,子殇犹可再诞佳儿。务乞仁者退一步想,自可不生忧戚,而反因萱堂健康,更生庆慰之心矣。

  务乞仁者自今以后多多积德,上祝萱堂延年益寿,下愿再诞佳儿,继续家业。如是乃可于事有济。若徒悲戚,未为得也。务望仁者放开怀抱,广积善德。

  这番劝慰是否能化解弟子心中的悲痛,难以逆料;但一位老师期盼弟子驱散哀伤走出厄运的苦心,却因了这番话而历历在目、感人肺腑。

  作为老师,李叔同对刘质平的物质资助,肉眼看得见、分得清;而在刘质平的精神成长、自我形成方面,李叔同所倾注的心血,虽肉眼难以觉察却更加弥足珍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会感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提起老师李叔同,刘质平会忍不住流泪:“老师和我,名为师生,情深父子。”

  李叔同出家后,刘质平常给老师寄去物品和用具,李叔同则以所写的条幅和佛经回赠。他是大书法家,这些手迹相当珍贵。他对刘质平说:“我入山以来,承你供养,从不间断。我知你教书以来,没有积蓄,这批字件,将来信佛居士们中间必有有缘人出资收藏,你可以将此留作养老及子女留学费用。”

  李叔同前后送给弟子的书件达千件,可装满12口箱子,其中多为书法精品。

  抗战时期,刘质平一家贫病交加,但他没有出售老师的一件书法作品。孔祥熙曾托人开价500两黄金,为美国博物馆购买李叔同手迹《佛说阿弥陀经》,被刘质平一口回绝。

  作为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刘质平深知老师书法作品价值连城,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都将老师的作品当做命根子,舍命相护。

  如果不是李叔同的慷慨解囊,刘质平的学业恐怕会过早中断;而如果没有李叔同关键时刻的出手相助,丰子恺恐怕早被学校除名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遇见恩师李叔同,刘质平和丰子恺的人生将完全不同。每一位成功的弟子身后都有一位春风化雨的恩师,对刘质平和丰子恺来说,这位恩师就是李叔同。

  丰子恺原本喜欢数理化,从未想过专攻绘画与音乐。因为听了李叔同的课,才渐渐喜欢上绘画和音乐。在丰子恺眼中,李叔同从不疾言厉色地批评学生。有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他只在下课后和颜悦色地向对方指出,然后向这位学生鞠一躬,提示你可以走了。对老师的呵斥,学生们司空见惯也就麻木不仁了;对李叔同这样的彬彬有礼,学生们反而手足无措,觉得消受不起。一位学生说:“我情愿被夏木瓜(夏丏尊外号)骂一顿,李先生的开导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来。”

  曹聚仁也是李叔同的弟子,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在我们的教师中,李叔同先生最不会使我们忘记。他从来没有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他给每个人以深刻的影响。”

  有些老师满足于学生的口服,居高临下以势压人,不过色厉内荏、收效甚微;李叔同要的是弟子心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而不怒自威、令人敬畏。用丰子恺的话来说就是“温而厉”。

  因为听从老师的指导,直接在石膏上写生,丰子恺的绘画进步迅速。正是在李叔同的指导下,丰子恺对“写生”才产生了浓厚的兴味。李叔同首次指导他画模型的情景,丰子恺一辈子也忘不了。

  丰子恺为弘一法师所绘画像

  在回忆中,他说:“同学一向描惯临画,起初无从着手。四十余人中,竟没有一个人描得像样的。后来他范画给我们看。画毕把范画揭在黑板上。同学们大都看着黑板临摹。只有我和少数同学,依他的方法从石膏模型写生。我对于写生,从这时候开始发生兴味。我到此时,恍然大悟: 那些粉本原是别人看了实物而写生出来的。我们也应该直接从实物写生入手,何必临摹他人,依样画葫芦呢?于是我的画进步起来。”

  当时丰子恺担任级长,经常为班级事向李叔同汇报。一次,丰子恺汇报完了,转身欲走,李叔同喊他回来,对他说:“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学生。你以后,可以……”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于维范:让圣洁永驻心湖|画家

下一篇从傅抱石人物画历史故实题材 看其创作灵感与创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