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雅典一所公立高中的历史老师克里萨费斯说,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让他想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世界人民共同福祉的关切。多年来,希腊作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商贸、文化体育、教育科研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乘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东风。

  在维尔维达基斯看来,两国经贸合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他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延伸向戏剧、考古学和艺术史等领域。谈及中国与希腊的文化交流,有一个家族三代人接力为之而奋斗的故事非常有意义。2019年11月,习主席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写道,“中国翻译家罗念生一家三代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的翻译和研究,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罗念生被雅典科学院授予“最高文学艺术奖”,其子罗锦鳞排演过《俄狄浦斯王》等10多部古希腊戏剧,孙女罗彤同样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翻译研究和舞台实践,为增进中希两国人民友谊做出重要贡献。罗彤和《环球时报》记者谈起习主席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场景。当时,习主席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驻足观看,并提到“止戈为武”的中国成语。罗彤认为,在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今天,中国和希腊作为历史上人文及思想领域的引路者,有责任通过“以史为镜、互为镜鉴”,为当下和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基于历史经验的解决方案。

  “与文明冲突论不同,中国倡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离不开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参与。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伊本·白图泰街上,坐落着著名的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环球时报》记者每次去那里都会见到许多埃及年轻人在中心学习中文、中国武术。一些埃及青年表示,越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越对中国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随着中埃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他们希望将来能到中国发展或者加入中国企业。

  希腊爱琴大学网络中文课堂日前举行揭牌仪式,目前有3000名学员参加学习。爱琴大学社会科学系学生会主席、目前就读该系四年级的希腊女大学生莱兹基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和很多同学参加了中文课堂,这个项目为希中文化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尽管学习中文有一定难度,但同学们认为未来中文将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和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加活动的埃及青年一样,莱兹基杜等希腊青年也表示,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吸引着他们,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一些希腊青年也希望学好中文后能有机会到中国或在中国企业工作。莱兹基杜说,通过接触中文和中国朋友,希腊人很快就能认识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粹是“善良”和“尊重”。随着越来越多希腊年轻人学习中文,大家未来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会越来越多。

  采访中,《环球时报》记者还记录了很多“美美与共”的故事。2021年春天,居住在雅典的华侨华人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希华人戏剧联盟”的文艺组织。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创作出两台“中希合璧”——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传说糅合在一起的舞台剧。中希华人戏剧联盟负责人王婉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联盟去年把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故事巧妙地与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嫁接”成《新·白蛇传奇》搬上舞台,结果在社交平台上收到大量希腊观众的留言。有的观众询问他们哪里能学习中文,也有的询问如何能买到中国传统服饰,还有的问怎么到西湖旅游。王婉萍说,当看到这些真挚的留言时,就会由衷地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实实在在传播中国文化和加强东西方审美互鉴的好事。她认为,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彼此。这个“尊重”并不是简单的客气和礼貌,而是主动倾听、学习对方的优秀文化,并对对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贸易、投资、基建:中国“三驾马车”带动拉美就业

下一篇中国GDP增速提振全球信心,“领头羊”作用备受瞩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